目前所知的「康熙臺灣輿圖」至少有四種或四種以上的版本,其中國立臺灣博物館接收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 府博物館就有三個版本;此外,剛從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正名的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亦收藏有另一個版本。據翁佳音先生的考證,在國立臺灣博物館所收藏的三個版本中,有一個 版本可能是當年的「原圖」,另外兩個版本則應該是在日治時期(或1930年以後)按原圖所臨摹的第一與第二摹本。國立臺灣圖書館的版本應該也是屬於類 似性質的摹本。
除了這四份早期的版本以外,「康熙臺灣輿圖」自日治時期起就常常被人局部臨摹以作 為封面或封底之用。民國以 後,現今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民間出版社也多次進行複製出版,可說是臺灣古地圖中被翻印次數最多、流傳最廣的一幅圖。「康熙臺灣輿圖」原圖因為因年代久遠,導致 圖面產生破損剝落情形。因此自日治時期起,大部分市面上所見的複製與臨摹版本都是根據國立臺灣博物館的第一摹本(1930年臨摹版)所再製。
為了能讓古圖的風華再現,民國93年原圖與第一摹本均送至日本進行修復。費時兩年的時間,兩圖已於民國94年12月完成修復工作,同時以更佳的面貌重現於國人眼前。
繪製年代約在清康熙38 年至43年 (西元1699年-1704年) 之間,應為清朝宮廷內畫師所繪,做為朝廷暸解地方行政軍事與風俗民情之用,後於清光緒26年義和團之亂 (西元1900年) 自內府流出,再由臺灣總督府於明治35年(西元1902年) 購入。
繪製內容具有傳統海防圖與行政區域圖的特性,並開啟描繪番民題材的先河,反映出十七、十八世紀之交,臺灣西部的人文地理現象,全圖筆法細膩,設色精美。此摹本除設色與少部分與原圖稍有差異,其餘大致相似,但圖上各地名旁,以白紙貼上日治時期名稱,應為日治時期所加。
國台博曾與暨南大學合作建置康熙臺灣輿圖主題網站 內容豐富可以上去參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