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篇國立台灣博物館的舊公告
公告主題 「鄭成功畫像」及「臺灣民主國旗」保存研究獲具體成果
發佈時間 2004/12/24
公告內文
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康熙臺灣輿圖」、「鄭成功畫像」及「臺灣民主國旗」(又稱「黃虎旗」),為臺灣重要的三大歷史文物,因年久劣化而需要及時進行保存修護工作,故該館以歷史調查、科學檢測及修復建議、正式修復三階段方式進行,這樣的修復步驟創下臺灣文物保存典藏單位中的先例,頗具意義。
其中「康熙臺灣輿圖」臺博館已委託日本「國寶修理裝潢師聯盟」成員宇佐美松鶴堂正進行修復工作,而「鄭成功畫像」及「臺灣民主國旗」則委託臺北藝術大學及新竹師範學院許佩賢教授進行歷史背景調查,另委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辦理科學檢測,日前已獲得結案報告。
「鄭成功畫像」經臺藝大透過臺灣、中國大陸、與日本的田野調查,蒐集鄭成功相關史料與畫像互相比對之後發現,臺博館與中國大陸福建省南安文物館所收藏「鄭成功畫像」關係密切,且服飾形式甚為特殊,但無法斷言畫中的鄭成功容貌是否為真實長相。劣損原因文資中心則分析認為,除該畫像的紙質基底經時間因素造成纖維間的分子結合力改變,而自然地產生老化現象外,至少有兩次不同方式或時期所進行的不當補彩及補筆,破壞了文物原有的面貌,因原有修護時所使用之補強紙條過於寬大,以及命紙選擇不當等原因,導致作品整體有明顯且嚴重的橫向折損現象,衣服部分以礦物性顏料描繪,顏料層也較厚,導致畫像衣服部分顏料層嚴重剝落,不當補筆及補彩使文物反而受到傷害,捲收開合也造成畫面的擦傷與折痕。由於文資中心使用科學檢測結果發現「鄭成功畫像」使用屬較現代的顏料,推測年代判定與原文獻資料所載為鄭成功生前命人所繪製的論點非常不同,但臺博館認為該項線索發現雖然很重要,但仍無法就此論定,將會在下一階段揭裱修復時再深入查證。
「臺灣民主國旗」則緣由於西元1895年,當時唐景崧、丘逢甲等人倡議建立「臺灣民主國」,許佩賢教授研究發現,當時應製作了至少有三面的國家象徵「藍地黃虎旗」,一面掛在巡撫衙門,推論應該是落入日本,被當成戰利品送給天皇,保存在皇宮中的振天府;一面送到基隆砲台,但適逢大雨,虎形全失,應該已經不存在;另一面被送到淡水海關,但當時海關署稅務司Morse並未將黃虎旗掛出,晚年帶返英國,推論存在世上的機率較低。
臺博館現藏為日治時期由高橋雲亭摹製振天府收藏的黃虎旗,雖然不是當時的原件,但是百年來已具有另一種歷史文化及象徵意義。其文物基底材為平織之植物纖維,時間增加使纖維間的分子結合力自然老化變脆,產生明顯黃化變色現象。舊有修護所使用的托紙纖維短、質地較硬,導致基底材與托紙之張力強弱差距大,無法有效發揮托紙原有支撐文物,反而因張力過大,造成基底材破損、顏料龜裂與剥落等現象,另不當的補筆、補彩及縫補則造成文物原有樣貌的破壞;又曾因火災燒損造成基底材破損,局部已可清楚見到托紙。然而科學檢測結果發現該旗的旗幟棉質基底材並未先被染色處理,目前呈現的褐色可能為棉質黃化現象,因此與文獻資料所載應為「藍地」黃虎旗的推論有所出入,臺博館也將進一步再查證。
臺博館人類學組李組長子寧表示,完成歷史調查、科學檢測及修復建議這二項步驟後,「鄭成功畫像」及「臺灣民主國旗」藏品明年將進行正式修復,修復原則為保存文物的歷史原貌,而不是回復成全新的品相,但也考慮另以複製臨摹的方式重現其最初始的樣貌,而每一項修復步驟都將完整詳實紀錄。
臺博館已開始計畫主動邀請包括我國故宮、或中國大陸、日本、美國、英國等具有修復專業資格的國內外單位與機構提出實質修復建議書,再由專家學者組成的委員會遴選最佳的合作對象,亦有可能以結合團隊的方式進行跨國的修復工作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